2024-03-08
当“红色镇村”普惠金融服务方案,让江苏128个镇村为代表的革命老区乡村面貌发生巨变时,曾被国家纳入第二批资源枯竭城市名单的山东枣庄,正在绿色金融服务推动下,加快实现“百年煤城”向“锂电之都”的精彩蜕变;
而当深圳一批低空经济链上的数智小微,因为科技金融加持,迈过一个又一个技术门槛,变身“专精特新”企业乃至“小巨人”,成为新质生产力的代表企业;活跃在海南的“候鸟老人”们,也正随着智慧养老金融服务的推进,实现从“养老”到“享老”的跨越......
发展和壮大科技金融、绿色金融、普惠金融、养老金融、数字金融,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。作为做好五篇大文章的真实写照,中国银行在各地的创新实践,生动诠释了金融强国目标下,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,优化资源配置、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带来的可喜成果。
金融助力科技自立自强 数字转型赋能千行百业
“我们凭借足够的积分先后从中国银行申请了1500万贷款,这对我们开展产品研发、助力技术升级等都起到了重要作用。”西部(重庆)科学城内,提起这些年科技金融带来的好处,一家环保科技企业相关负责人感慨良多。
专利技术从实验室走向市场,可谓是小微科创企业成长的必由之路。但这一过程风险之大,在科创领域甚至被喻为“死亡之谷”。一些拥有专利技术的小企业,就是因为在传统银行信贷模式下难以获取融资支持,而倒在了“黎明”之前。
如何破除这一困扰科技型小微企业成长的“紧箍咒”?
“创新积分贷”由此诞生——据了解,中国银行与科技部合作,以创新积分制指标体系为基础,针对性地打造了这一全新信贷模型。
“该产品具有材料简化、放款快等特点,可科学根据企业‘创新积分’所处档次,在LPR的基础上进行‘减点’,有效降低企业融资成本。”中国银行重庆市分行相关负责人介绍,上述环保科技企业正是积分制首批试点的受益者之一。
“小积分”推动大发展。如今,西部(重庆)科学城内的众多中小微企业在“积分贷”的精准滴灌下,实现了腾飞发展。截至2023年末,中行重庆分行已通过“中银创新积分贷”等创新产品累计为70余家科技型民营小微企业提供授信余额超3亿元,助力科技小微企业快速成长。
金融“活水”的浇灌下,科技企业迎来了一次次拔节生长。截至2023年10月末,中国银行共为6.6万家科技型企业提供约1.5万亿元授信支持。
如果说科技金融,是通过构建全新金融服务体系来助力科技自立自强,那么数字金融则是通过加快数字化转型,将数字思维、数字元素持续注入金融服务流程,适应数字时代要求,推动金融服务提质增效。
在云南,为物流企业发放信用贷款的贷前核查工作,一直是掣肘物流企业及时获取贷款的难题。如何将“资源”变“资本”,以数字金融持续加大对物流行业的金融支持力度,为云南省数字交通发展注入更多动力?中国银行给出了解决方案——
2023年9月末,中国银行云南省分行成功落地云南省内首笔由“滇运码”区块链赋能的物流企业信用贷款。值得一提的是,与以往的信用贷款业务不同,该笔贷款在原有风控体系的基础上,参考了云南省交通运输厅于2021年底正式启用的“滇运码”区块链赋能服务平台提供的运输企业业务运行报告,为中国银行贷前调查提供更多依据,有效解决了物流企业融资难题。
积极融入数字经济新浪潮,下好数字金融的先手棋。中国银行持之以恒推动金融服务提质增效,为数字金融赋能千行百业书写了新的篇章。
普惠“金露”润泽万企千家 “智慧养老”补齐民生短板
“你吃的法式鹅肝可能来自六安!”
今年1月,随着“尔滨”“砂糖橘”的火出圈,全国各地网友对家乡特产来了一场花式比拼,一直低调的鹅肝小镇——安徽六安市霍邱县就这么火了起来。
朗德鹅是世界上著名的鹅肝专用品种,由于霍邱县的水土和气候十分适宜其生长,如今已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朗德鹅生产基地。
近年来,随着餐饮消费市场不断升温,眼看鹅肝需求逐渐旺盛,不少养殖户纷纷转而饲养朗德鹅,朱先生就是其中一位。然而,购买种鹅、改造鹅舍都需要资金,想贷款又没有符合条件的抵押物,朱先生着实犯了愁。
“多亏了中国银行的贷款支持,我才能顺利转型鹅肝生产。”让朱先生没想到的是,得知他的需求后,中行安徽省分行与省农业信贷融资担保有限公司合作,破解了抵押担保条件不足的难题,最终为他提供了60万元贷款。
积极探索支持涉农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新路径,高质效、多层次推动乡村振兴——截至2023年9月末,中行涉农贷款余额突破2.5万亿元。而这,只是中行普惠金融的生动实践的一个侧面。
事实上,为加快构建高水平普惠金融体系,近年来,中行着力加强对小微经营主体可持续发展的金融支持;着力补齐民生短板,不断提升金融服务的便利性、可得性和覆盖面,为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金融需求,作出了卓有成效的探索——
2023年,发挥跨境金融传统优势,举办“惠如愿·小微外贸荟”系列活动,精准支持超1.3万家小微企业出海扬帆;创新“惠商户·促消费”“惠商支农”“源来好创业”等多项服务,至9月末,个体工商户经营性贷款余额超过2500亿元……在中国银行,以普惠金融“活水”,润泽百业万家,金融资源精准触达实体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,为小微经营主体注入强劲发展动能。截至2023年10月末,中国银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.66万亿元,近三年平均增速超过40%,服务客户超97万户。
而当歌声悠悠响起——“等到岁月把皱纹缝成一朵花,他们挽着手把生活过成一幅画......”许多人为如此美好的“夕阳晚景”打动时,是否会注意到,在越来越多小微、“三农”等薄弱领域获得金融支持的同时,贴心的养老金融服务也悄然将一份幸福与保障“绣”在了人们心里,为民生增添着福祉?
在宁波,中行联动政府和国有担保公司高效落地首笔无抵押“养老保”业务1000万元,为养老服务机构健康发展提供“源头活水”;在浙江嘉兴,中行为颐养中心(二、三期)项目提供的1000万元普惠养老专项再贷款,也成为当地首批落地的普惠养老专项再贷款。探索“金融+”养老产业生态合作,中行各地分行还积极帮助养老机构降低运营风险及成本,提高管理及服务水平,助力产业智慧化转型。
破解民生短板,离不开养老产业的蓬勃发展。有目共睹的是,中行积极践行金融为民,全面布局养老金融,着力打造养老金融新产品、新业态、新模式,为实现老有所养、老有所依提供了中行样本。
点“绿”成金强化资源供给 “碳”路创新拓宽融资途径
2023年11月17日,全球瞩目的焦点,再次投向南中国海。以“气候金融美好世界”为主题,2023年明珠湾国际气候投融资大会,在广州南沙新区拉开帷幕。
借全球化优势,中国银行在账户服务、清算业务、授信业务、债券承分销、外汇交易、项目融资等方面,为国际气候投融资业务发展提供了全方位金融服务。
更令人关注的是,持续支持南沙加快推动传统行业绿色低碳化改造升级,截至2023年10月末,中行广东自贸试验区南沙分行绿色金融贷款近3年的年平均增长率达368%,推动南沙金融业发展实现了由“量”到“质”、由“形”到“势”的根本性转变。
这只是中国银行扎实推动绿色金融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。事实上,绿色金融的使命,就是引导跨时空资源配置向绿色低碳领域倾斜。在金融强国目标下,作为国有大行,更是责任在肩。
“中行是第一家为项目放款的金融机构,在资金方面给了很大的支持,让我们前期工程建设能够顺利开展。”在福州,永泰抽水蓄能电站的负责人说。
抽水蓄能属于水电站的一种,是经过时间检验的电力系统中最成熟、经济、低碳、安全的大型调节电源,对实现电力绿色发展、建成低碳高效的全国统一能源市场具有战略意义。去年,随着四号机组投产发电,福州市首座抽水蓄能电站——永泰抽水蓄能电站为东南沿海新能源大规模开发利用提供了“超级蓄电池”。
而作为永泰县投资体量最大的工业类、能源类项目,永泰抽水蓄能电站筹建之初首先面临的就是资金问题。为保障项目顺利建设、投产、运营,中行福建省分行为项目建设主体永泰抽蓄公司核定20亿元固定资产信贷授信额度总量,提供了有力资金保障。
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、低碳化,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。在中国银行,得到大力支持的绿色转型项目和企业不胜枚举。值得关注的是,护航绿色发展,不仅需要加大绿色信贷的投放,更需要拓宽融资渠道。如何加快金融创新,努力开辟权益融资新途径,亟待破题。而这,也恰恰显示了中行的创新实力。
2023年8月,中国银行助力黄河公司成功发行69.6亿元的能源基础设施投资黄电风力绿色资产支持专项计划(类REITs),成为彼时全市场发行规模最大的类REITs,荣获2023年度不动产证券化“前沿奖”年度最佳类REITs奖。
成功投放全国首笔“碳减排挂钩”风电并购贷款和全国首单航运业可持续发展挂钩银团贷款;完成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系统交易账户开立;推动“中银香港大湾区气候转型ETF(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)”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......2023年,中国银行持续打造“中银绿色+”全球品牌,其中包含5大类数十项绿色金融产品与服务,全面覆盖贷款、贸易金融、债券、保险等领域。
可以说,以成为“绿色金融服务首选银行”为目标,依托董事会、管理层、专业团队三层绿色治理架构,中国银行持续完善以集团“十四五”绿色金融规划为统领的“1+1+N”绿色金融政策体系,为赋能实体经济绿色低碳发展提供了强大支撑。
来源:金融时报 2024-03-08